江南app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21-66889888     1399998888

江南app

江南app
当前位置: 江南app > 新校建设

江南app数校园建设字校园的建设(合集7篇)

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4-04-23 09:16

  我们所说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更多地是指在互联网的条件下,在无穷的数字化空间里建设虚拟校园,是现实世界的学校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直接和间接地数字化、功能化以后所产生的对应物。它实现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并逐步形成某种生态。虚拟校园与现实校园应该形成强有力的互动作用,提高教育功能,促进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所以,搞好校园数字化建设是有关学校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中之重。

  数字化建设是以“数字化校园”概念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工程。通过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的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生活为一体的教育环境(如图1),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国内关于对数字化校园的概念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北京大学的黄达武先生[1]认为: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外的一个超越时间、空间的虚拟大学。

  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沈培华主任[2]提出:数字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万等[3]的描述是:1) 数字化校园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2) 数字化校园是对传统大学教学、学术、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效率提升。3) 数字化校园是对传统大学教育模式、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的突破。4) 数字化校园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未来“学习化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韩锡斌等[4]的解释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及良好的网络设施是建设数字校园的前提;数字化包括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管理方式的数字化和沟通传播方式的数字化等;数字化将渗透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公共服务以及学校生活等各个方面,核心工作围绕着人才培养环境和科研环境的构建而展开;其深层意义在于构建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新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

  数字化校园建设首要任务是建立现代化校园宽带网络,因为这是硬件基础校园建设。由于财政投入有限,寻求一种合适的投资运营模式来建网和养网成为目前众多高职高专院校关注的焦点。目前校园网建设中较常见的有三种模式。

  把校园网部分或全部外包给企业来运作,由企业投资网络设备和布线工程,企业根据教师、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情况来收费,经若干年后收回成本并赢利。这种模式主要应用在新校区的建设和老校区的大规模改造中,投资的企业一般为电信级的网络运营商。这种模式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学校资金不足的压力,并能引进规范的电信级网络管理。缺点是由于学校对网络设施不具有所有权,因此也相应地失去了对网络设施的管理权。同时,在推广各种基于校园网的应用时,也必须与企业进行充分沟通,从而学校在灵活性和主动性上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企业在收费时尽管已经充分考虑教育的特殊性,以低于商业的标准收费,但对于学校师生来说仍然偏高,从而抑制了应用需求,反过来又导致企业投入的成本无法收回,使企业失去了经营的兴趣。从目前来看,校园网外包模式有利有弊,弊大于利。也有人将此种模式称为企业的一种“广告模式”或“竞争模式”。

  学校自筹资金或贷款,独立自主建设并管理校园网。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学校在校园网的建设上拥有充分的自,不会受制于企业。但这种模式要求较大的资金投入,按主流技术标准设计,一年几百万的投入是必需的,并且对运行维护的技术人力也会有较高要求。采用这种模式时,多数学校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方法,逐步达到数字化校园的基本要求。规划实施时,因综合布线与基建关系较大,理论上有15~20年的使用期,一般采用和基建同步、一次到位的方法,而应用系统则根据规划和需要逐步推出。在运行维护的技术保障方面,为防止人力资源流失和确保合理使用,一些高校给予这类技术人员额外津贴,并安排他们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学校和企业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原则共同投资、共同维护、共同收益。合作模式的关键是如何确定回报模式,即找到学校需求和企业需求的结合点,这是合作模式的基础。学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目的是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这种环境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质量,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把信息化环境建设看成与实验室、图书馆建设具有同等重要意义,是学校教育投入的必要组成部分,那么就在观念上为校企合作共建数字化校园奠定了基础。数字化校园建设确实需要大量资金,要求学校集中投入也确实有较大困难,但学校的运作模式决定了它具备适当和长期投入的能力。为了筹措初期建设的大量投入,学校有两种可能的选择:一是向银行贷款,但需要支付大量利息;二是企业投资,学校按协议分若干年支付,企业可获得一定年份的排他性合作经营权,其回报由校园网络的增值服务解决。如果有合适的IT企业投资,第二种选择显然对学校更为有利,首先可以减少利息支出,降低了建设成本;其次企业为获得更多投资回报,会根据自身条件积极提供各项增值服务,这客观上有利于推进基于校园网络的应用。同时由于是共同投资,所有增值服务学校都可以按比例分成。这种模式优点就在于既减轻了学校资金压力和运行维护的技术压力,又使学校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对校园网自,同时还充分考虑到了企业的赢利空间。有人因此而称其为“双赢模式”。

  学校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运用适当的策略。由于各高校在投资规模、信息化基础、管理体制、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和网络技术人才等多方面存在许多差异,所以就建设策略来说,各校应该有所不同。

  朱懿心等人[2]指出数字化校园建设,应坚持“三个必须”:必须具备先进的理念;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具体可表现为四个方面即人员素质、网络设施、应用平台、宽带接入;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

  韩锡斌等[3]指出建设数字校园的实施策略要点包括: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强化应用,讲求实效;资源共享,多快好省;结合校情,创建特色。其中分步实施要考虑:先稳固基础设施,后构建应用系统;先制订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后实施系统建设;认真规划、适时构建数字校园的基础服务系统;合理选择、适时推进应用系统的建设。

  综合以上观点,各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制订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实施策略和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数字校园的建设。数字校园的阶段性目标确定后,如何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选择适当的实施策略和措施是高校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1) 设施建设是基础: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不但要做到针对需要、设计合理、设备配套、通道畅通,还要留有余地,便于今后扩充和更新。

  (2) 资源开发是重点:数字化校园的资源建设包括数字化图书馆、学科资源库、科研信息库等,这些都应该作为重点建设项目。

  (3) 师资培训是关键:老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直接影响着校园网络使用水平,也决定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功与否。数字化校园的教育系统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因此要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强化训练,使他们不但能够熟练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技能,还要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网上资源和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4) 政策配套是保障:发展网上教育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包括收费使用政策,绩效奖励政策。对于积极投入信息化建设的教育者,应该有较大力度的政策倾斜。

  数字化校园建设很难有统一的、绝对的评价指标,以上评价指标基本反映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方面。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数据库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应用则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既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又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保障。但上述指标稍觉简单,二级指标项拆分不够细,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有利于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此方面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空间。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传统的教育模式正面临挑战,建设实施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数字化校园的实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它的建设实施不但需要学校对自身业务及数字化校园概念进行深入理解,而且还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还要解决从“有路无车”变成“交通混乱”的现象,因此急需建立网络秩序、政策法规和各种标准。

  数字化校园,它不仅仅是教育的一个信息化,应该说它是提供一个全新的育人环境。过去我们是在传统的环境当中培育学生,使得老师和学生在传统的校园当中能够成长和发展。而数字化校园应该说提供是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的教育环境,而在这个教育环境当中,老师和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的方式、教学的方式,都会有很大的改变。所以,数字化校园环境支持下师生的教学、学习方式如何转变,以及在传统环境向数字化环境转变中,还存在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 万,陈雅,郑建明. 数字化校园:21世纪大学的概念模型[J]. 情报科学,2002,(2).

  [2] 朱懿心,曹育南,殷革兰. 数字化校园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J]. 教育发展研究,2004,(9).

  [3] 韩锡斌,杨娟,陈刚. 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数学校园的概念、架构和策略[J]. 中国远程教育,2005,(8).

  作者简介:许志英(1978-),女(汉族),江西临川人,助教,浙江省绍兴市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计算机教师。

  数字化校园,顾名思义,它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传统校园所有教学管理及生活技术等服务等等校园各方面信息的跟踪处理,充分实现数字资源的系统应用的一种包含不具有真实可接触这种特性的教育教学环境。

  我们知道,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水平高低则是教育信息化程度好坏的具体体现。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的基础上,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有了更为广泛和可以依赖的技术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数字化校园的迅速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十二五”中国教育规划纲要中,国家再次明确了新的一年中我们国家在教育方面要投资的总费用要实现达到占GDP总数的百分之四的目标,在大的教育政策背景下,这就给中国的教育化产业提供了一个长期并且相当稳定的机遇期。以数字网络技术和数据中心建设为基础的数字化校园在逐渐被越来越多大学甚至各大中专院校接受的同时,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所接受,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更加积极推进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尤其在目前的情况下,一说到教育信息化,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数字化校园这个名词。这种趋势为学校基层性建设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数字化校园建设已成为学校基本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看到,近期很多重点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211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其他一般学校也多方筹集人员资金技术等,准备开始或改进自己的建设,而且相当一部分院校在这方面的建设已颇有成效。在比较好的形势下,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难题,比如没有做好教育理念的转变,软件建设及应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忽视对现有校内或校外资源的借鉴应用,以及对教学系统的建设不完善等等。

  数字化校园建设首先要实现校园内各个方面的真正“现代化”;其次要实现信息资源和各项服务的最好规范,保证对它们的最优分配和利用;最后还要确保资源和服务的科学安全性,以最终达到提高教学和管理过程系统上的质量和效益的目的,总体上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建设、重整“设备”、强调实际运用的指导思想。

  (1)统一规范.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庞大项目,在整个的过程中,它会涉及到有关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为了解决好它所具有的投资高、建设难、周期长等重难点,在着手之前就必须站在学校的整体高度上,做好规划分析和设计工作,未雨绸缪,做好事前计划工作。(2)逐步建设.数字化校园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的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它会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很多内容,比如:需要对师生进行相关调研、具体确定选用哪个数字化平台的建设、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方案的运行反馈及改善改进等多个过程,因此为了保证整个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减少 运行失败的可能性,在整个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就必须坚持逐步建设的指导思想。(3)重整“设备”.数字化校园是一个庞大繁琐的应用系统,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学校都多多少少进行过信息化方面的建设,这期间都购买、开发甚至改进了不少应用系统,有了一定信息资源的积淀,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不妨也采用下“拿来主义”,要充分考虑运用原有的东西、最大程度的利用校内校外已有的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在进一步的建设过程中,要不断的改革创新利用,充分发挥它们的“新”作用。(4)强调实际运用.我们要建设数字化校园,最终是为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最关键的就是要强调应用,使学校、教师、学生等每个部门组织都实现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实现上下级部门或平行部门之间既快又好的沟通,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交换,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时刻坚持以应用为主导、优先确保应用系统建设,加强应用、实现共享,以实用为线、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数字化校园建设应包括网络系统化安全建设,校园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建设,数据化中心建设,确定的身份鉴别建设,一卡通扩展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和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等主要内容。

  (1)网络系统化安全建设:要尽量减少校园网系统的危险性,保证重要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非常”业务部门的无风险性,就必须建立基于整个校园的网络安全体系,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精确高效运行。(2)校园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建设:建设一个完整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基于校园管理的相对远程的的一体化的办公操作、教学培训、基本信息查询等提供更周到的硬件软件等技术方面的支持。(3)数据化中心建设:建设一个为全校服务的数据中心,要充分保证隐蔽数据或共享数据的实时性、即时性和高效性,并且还要保证它们的高度一致性,尤其要确保共享信息资源的即时可参考性。(4)确定的身份鉴别建设:建立非常确定唯一的身份鉴别中心,根据已搜集保存或可以预见的内容集中进行身份认证,提高数字化校园整个实际运用系统的高效安全。(5)一卡通扩展建设:改进一卡通的更多更好功能,实现整个校园内统一且唯一的教师或学生等的身份认证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整个校园的“危险”性。(6)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以有线或无线网络和精准文献信息资源为技术设备支持,逐步改善改进书刊文献资源检索,创建更高标准化的数字图书馆,最大程度的实现校园书库的信息资源共享基地,更好的为师生服务。(7)远程教育网络建设: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开展教育教学,实现网上上课、学习、培训、办公等的远程化。

  [2]韩锡斌,杨娟,陈刚.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数学校园的概念.架构和策略.中国远程教育,2005,8.

  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国家重点促进的领域,它实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的创新,提升学习效果和教育投入效率,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积累和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融合,提高学校决策水平、降低学校内部管理成本、增加学校产出以及提高民众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满意度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国家确定了数字化校园的基本格式,那就是“三通两平台”。教育部提出未来三年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主线是“三通两平台”。“三通”就是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不仅通宽带,更要通资源,是基于学校宽带网络建设,优化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加强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初步实现“教学资源班班通”,要基本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逐步为学生和教师建立网上学习空间环境,大力开展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促进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学习活动之中。两平台,一是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1],紧紧围绕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水平的提升,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归根结底,教育信息化的实质在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及变革,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利用。

  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指导思想是在一个应用支撑平台的基础之上,以统一的业务和技术标准,建立服务于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的业务框架。系统总体逻辑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在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运行维护体系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的建设分为五个层面,从底层向上分别为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信息集成交换平台、业务应用平台、校园统一接入门户。

  (1)建设基础应用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信息集成交换平台,建设基础网络环境,实现校园宽带网络全接入、全覆盖、同时配套建设支持保障系统及网络安全系统,为全社会教学资源的共享做好支撑。

  (2)建设业务应用平台:包括数字教学系统、校务管理系统、资源共享平台、支持保障系统,通过四大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将学校的教与学、校务的管理纳入到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中,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远程访问与教、学过程。同时在网络上为每个学生开辟空间,完成课程温习、课后作业的功能,即为每个学生配备电子书包。

  (3)建设数字化校园统一的接入门户:统一信息门户是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各应用系统中各种应用构件整合和部署的平台,它把分立各个业务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

  (1)网络环境:基础应用环境的核心是校园网络、软硬件平台、支撑体系的搭建。随着宽带网络的飞速发展,校园网络的搭建宜采用光纤组网方式。建议采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结构。需要跨越广域网的互联通过安全设备提供逻辑上的专用安全网络接入。

  各类用户接入网络,访问各类资源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和应用支撑系统保障数据的安全。同时通过一系列的鉴权方式保障教学资源的版权。

  (2)软硬件平台:数字化校园的应用系统的硬件平台宜采用集中部署模式,由于系统存储的数据类型以图片、视频为主,数据容量较大,宜采用大容量磁盘阵列,考虑到性价比的综合因素,建设阵列配置按照存储数据类型和重要级别分别采用SATA、SAS、SSD不同存储介质配置。同时电子书包、远程教育系统、电子图书馆等系统的开通将使学校的数据面向整个公众,这些系统的开通将对网络、平台的I/O、并发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这样就要求在网络、平台建设之初做好充分的需求分析和预测。

  数字化校园的业务应用系统包括数字教学系统、校务管理系统、资源共享平台、支撑保障系统。其中核心是数字教学系统。

  (1)数字教学系统:数字教学系统为学校创建了一个真正面向未来的、高度集成的、移动互联时代的数字化教学解决方案,包括电子教材、电子书包解决方案、“班班通”解决方案、区域资源共建共享解决方案、互联课堂解决方案等。

  系统覆盖了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所有角色和所有环节,基于角色和教学的定位应用,如图2所示。

  整个方案整合了数字化教学工具、数字化学习工具、班级互动和在线答疑系统于一体。涵盖了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2)数字化教学系统应用模式:方案支持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应用,涵盖了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三大教学阶段,六大教学活动,并往复循环,教师和学生均有不同的应用方式,从而真正达到全环节的教育信息化效果。

  a.老师为学生课堂测试题,及时查看每个学生针对每道题的作答情况,及时获得每个学生的作答和统计。

  c.老师通过教师端为学生进行授课,可通过电子课本模式或课件模式进行授课。

  d.老师可在课堂内可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和化学的仿线)课堂外应用模式:在课堂外,老师和学生可通过客户端进行如下应用:

  a.老师通过教师端为学生作业,学生作答后线上提交给老师批改;学生可及时查看到老师批改后的作业。

  (1)校务管理系统:包括教务、财务、人事、后勤、协同办公等管理模块。主要指导全校教工的人员管理和工作安排。记录学校后勤日常工作信息。管理和记录财务信息,形成全体教工数字化协同办公体系,便于日常工作的开展。

  (2)资源共享系统:配合数字化教学系统和校务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在校内和校外的共享。可以实现各个业务系统之间数据的自动传递和转换。提供安全、可靠、高效、支持多种通用标准的数据交换共享服务。形成共享的数据库体系。

  (3)支撑保障系统:由多媒体教室、一卡通、安防系统、数字广播、家讯通等系统组成。通过建设用于校园教学、管理的软硬件支撑平台实现数字化校园的支撑环境。

  通过多媒体教室系统的建设将教室的教学工作进行数字化,通过采用投影、数字白板、教学资源的实时采集和网络化集中存储实现教学手段的数字化、教师教学的智能化、教学空间的网络化、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资源应用的需求化、教学效果的可控化、教学评价的公正化、资源生成的优质化等。

  家讯通系统是学校与家长交流的信息平台,面向家长开展网络家长学校,重点启动家长成为助教身份协作学校开展学生教育,侧重于素质教育和学习辅导。

  安防监控系统是依托多媒体图像压缩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实现对校园的全天候监控和周界报警监控,进一步提高校园的安全管理水平。

  一卡通、安防系统、数字广播作为数字化校园后勤管理的辅助手段体现出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统一信息门户把分立各个业务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2]。

  统一信息门户可以通过统一的门户平台,集成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协同OA系统、远程教育平台、邮件系统等业务,为日常学校校务管理,教务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孤岛问题。伴随着各项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基础数据规范化需求是校园网资源共享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内容。基础数据库建设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统一数据平台:统一数据平台包括四个基本标准: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和数据库标准[3]。通过一个统一的、抽象的数据服务层,确保为集成、聚集和转换数据工作的可复用性。

  (2)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应更好更有效地建设教学资源库,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更强的保证,使媒体素材、题库、课件、案例等信息,做到充分共享。

  教学资源建设可以有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二是网络课程建设;三是资源建设的评价;四是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3)管理数据库:各部门的学籍与成绩管理数据库、师资与教学情况数据库、学校设备与资产数据库、人事与劳资数据库、财务数据库、科研数据库、办公公文数据库等建设。

  综上所述,数字化校园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基础,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2] 齐向明,赵宏霞,邵良杉.数字化校园资源建设与应用系统集成[D].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

  [3] 蒋东兴.大学资源计划理论探讨与实践[D].教育信息化,2005(9):9-13.

  校园网络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就像人体的骨架,是数字化校园系统的支撑,没有一个功能完善的校园网络,数字化校园就成为空谈。但是校园网络并不等同于数字校园,它应该是数字校园的物理基础。

  两层架构的网络结构只有核心层和接入层,核心层可以采用双星结构,即采用两台同样的核心交换机或路由器,与接入层交换机分别连接。双星结构解决了单点故障的失效问题,不仅抗毁性强,而且通过链路聚合技术,可以实现负载分担。校园服务器全部接入核心层,而所有的用户全部从接入层接入。

  三层架构的网络在核心层和接入层之外,多了一个分布层,分布层的存在与否,取决于网采用的扩充互联方法。当校园网内的建筑物里信息点较多,超出一台交换机所容纳的端口密度,而不得不增加交换机扩充端口密度时,如果采用级连方式,就有分布层的存在;如果采用多个并行交换机堆叠方式扩充端口,就没有分布层。要不要分布层,采用级联还是堆叠,要看网络信息流的特点。堆叠体内能够有充足带宽保证,适合本地信息流密集、全局信息负载相对较轻的情况;级连适合全网信息流较平均的场合。

  物理平台构建完成后,数字校园需要的就是软件系统了,软件系统在数字校园中是一个平台,校园的各项工作需要在这个平台上完成。软件系统的建设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定制,核心的系统主要有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学校综合管理系统、教学互动中心等。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将对用户身份进行统一认证,降低了管理成本的同时又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通过统一规划整合认证后的校园信息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的账号数,简化登录过程,实现一次登录多点使用,实行统一管理,方便用户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校园网内用户只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其他网络资源。可以说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统一身份认证是重中之重。

  综合管理系统是一个涉及学校学生管理、教务管理、后期管理、实训管理、空间管理等多个方面,面向学校各部门以及各层次用户的多模块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顺利实行,提升学校管理效率。它能全面展示学校各类权威信息,数据全面及时,信息渠道畅通,使学校与管理部门、用人企业、学生及学生家长间形成畅通的沟通纽带。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强调突出课堂教学,还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教学互动中心要为学生提供可以实现自主学习的环境。

  教学互动中心帮助建设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环境,在数字化校园上,学生能够找到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与教师进行课程互动,完成预习、答疑、作业、自测甚至是考试环节。不管是在教室、宿舍、学校的任何角落,只要连通数字化校园,学生就可以加入到自主学习中。

  在数字化校园中,学生不仅是参与者,还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在学生的网络空间里,学生可以完成学习的全过程,还可以创建管理自己的资源库、撰写自己的学习博客、参与课程和班级论坛以及其他个性化活动,数字化校园帮助学生实现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

  此外,还有数据中心、图书管理系统、电子图书系统、学校消费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可以根据情况构建。

  数字化校园从构建到应用,信息技术是其支撑技术,如果师资队伍中没有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信息技术人员,数字化校园在学校的推广与应用会大打折扣。一支信息化管理与应用的骨干队伍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这支骨干队伍中的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数字校园系统维护与开发能力,能够根据学校的情况对数字校园系统进行必要的调整,并能够根据学校的情况向软件公司提出合理的改造建议,这支管理队伍的人数应根据学校的办学规模维持在2人左右;骨干应用人员根据学校项目建设情况及部门配置情况由学校职能部门的相关人员兼任,如教务处、学工处、实训处、招生办、总务处等,各部门应用人员只需要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学校配置的管理平台相关部分的应用即可,人数可以根据情况而定。

  要使数字化校园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还需要学校全体教师的参与,只有学校教师全部能够应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从中获取需要的资源,数字化校园功效才真正得到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水平才真正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全体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培训解决,学校可以与培训机构合作,也可以由学校专业骨干队伍来对全体师生进行培训,采用分层次培训的方式效果会更理想。

  有了制度就有了章程,有了制度就有了规范。数字化校园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推进该项工作的规范与保障,它能促进数字化校园工作的常态化、科学化。

  数字化校园和校园一卡通作为校园管理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形式,有效的实现了校园统一化、规范化的管理性能,更为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带来了便利的条件。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和校园一卡通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逐渐的成为我国的校园建设和规划的重点。同时,在校园一卡通应用的过程中,应当构建的良好的数字化下校园模式,对学生在校园中的消费、借书、门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集中。同时,在数字化校园和校园一卡通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和老师的身份识别,也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和意义,满足了我国校园发展的需求,那么如何对数字化校园和校园一卡通,进行全面的建设和应用,也是本文主要阐述的问题。

  在我国校园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校园成为我国校园重要发展的技术形式。并且,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校园的身份,进行全面的验证和整体和规划,并且利用“卡”的形式,作为学生和老师,以及其它工作人员身份验证的重要载体,主要是将用户管理、用户信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集中,从而成为学生和老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获取信息的重要入口,也是唯一的入口。同时,统一的身份识别验证也校园住院整理的重要途径,更是良好的教学服务、生活服务等方面,重要的基础形式。在各个系统结合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是统一的调度形式,从而有效的实现了身份识别的功能。

  为了有效的提升校园的管理形式,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提升管理的重要形式,信息和数据的统一交换,是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储存、整理的形式,对其相应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的调节和整理。并且,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该系统的共享的形式,从而有效的实现了信息和数据的传递的效率,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信息和数据发生不一致的现象,保证了数据和信息的安全、稳定等性能。同时,在数据和信息交换的过程中,通过利用各项系统形式,对其管理形式进行全面的集中,并且对信息和数据,进行了有效的备份,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和数据发生丢失的现象,提升了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能,为“校园一卡通”的展开,提供了相对便利的条件,有效的实现的统一、智能化的管理性能。

  校园一卡通作为一种新技术形式,成为我国校园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技术形式,对校园的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统一,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校园管理的规范性。下面就对校园一卡通的应用形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校园门禁控制是校园一卡通重要的一项应用形式,也是提升校园安全性的重要方式方法。校园一卡通在校园门禁控制的过程中功,对学生、老师、以及其他的工作进出大门的时候,有效的实现了身份验证、工作牌、学生证方面的验证。同时,校园一卡通在校园门禁控制的过程中,应当在校园大门口装有门禁管理系统,这样学生、老师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员在进出大门的过程中,在门禁控制器实行刷卡、管理的功能,这样可以清楚的看到进出人员的信息,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校园内部的安全性能。

  学生在利用学校电脑学生和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是需要学生付费的。因此,校园一卡通在上机管理的过程中,校园的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形式,可以与相应的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连接,并且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管理。学生在校园电子阅览室有进行明确的记录,将其进行全面的记录和储存,这样不仅仅后效的提升统一的管理性能,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校园电子阅览器的正常运行。

  图书借阅管理是校园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管理项目。也会校园一卡通应用的重要形式,校园一卡通在图书借阅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图书中各县管理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归纳,以此形成良好的系统接口,对图书馆的书籍借书处、书籍检查、还书、查询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管理。当学生在进入图书馆的时候,在对书籍进行阅览和借阅的过程中,通过利用的红外光线传感器的形式,对书籍的使用清理进行全面的检查。同时,学生在书籍借阅的过程中,对书籍中信息进行了全面的扫描工作,这样不仅仅有效的提升了校园一卡通的应用形式,也避免了图书馆书籍发生丢失和损坏等现象的发生。

  校园一卡通在考试报名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系统接口的形式,实现了考试报名、注册、收费统一的形式,从电子钱包中,将其金额进行全面的扣除,从而体现了统一、规范的管理性能。同时,为学生在报考的过程中,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性能。

  综上所述,本文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阐述,并且针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形式,对校园一卡通在校园中各个方面的应用形式,展开了简要的概述,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校园统一、规范化的管理性能,提升了校园的安全、稳定等性能,更为学生和老师、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提供了相对便利的条件。

  [1]赵予.利用校园一卡通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应用与实现[J].信息化纵横,2015(05):73-75.

  [2]杨爱江.在校园数字化环境下某高校“一卡通”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4.

  [3]王文培.数字化高校一卡通的建设模式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5):50+52.

  [4]姜淑凤.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在实践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13(04):83-85.

  [5]顾金娣,席琳琳.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应用与思考[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5(03):71-76.

  [6]顾金娣.关于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应用与思考[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5(04):30-33.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从1994年Cermet成立开始,经历了数十年的努力,数字化校园建设有了长足发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高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注重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和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库与应用系统支持平台建设,从最早期的“单机应用阶段”和“基础网络化阶段”,目前已进入到“应用普及阶段”和“数字化阶段”。校园教学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信息资源目录系统等逐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公共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不断增加,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已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

  数字化校园建设所需装备具有特殊性,一是品种层次多、设施设备投资数量大;二是要求特殊、专用电子类设备多;三是非定型、非标准的软件开发费用多;四是高技术类设施设备时效性强、采购的计划性较差。一些学校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了解并不深入、不全面,数字化建设方面盲目跟风,事先没有进行投资的成本效益分析,在缺少细致的研究论证条件下,就开始草率投资、采购等建设活动,等校园网建成了,却成了面子工程、献礼工程。虽然在形式上符合了高校教育的要求,达到了一定的数量标准,但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审计中暴露出了一些财政资金使用不合理的问题。

  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在系统建设中存在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战,自行筹资,自行采购的问题。不同时期由不同人员开发的信息系统采用不同的软件技术,造成应用系统各自独立,缺乏统一规划下的访问接口。由于没有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格式各不相同,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交换和互联互通。应用不集成,数据不共享,形成大量的“信息孤岛”,致使投入的资金效率不高。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软硬件相结合,建设中存在着“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应用”倾向,使得投入大,收益小。一些学校在硬件方面不遗余力,舍得投入,采购高档的设施设备,而在软件投入方面极其吝啬。另外,有些髙校政府采购观念淡薄,采购没有按计划和程序办事,采购到货的物质类资产价格高,质量差,难以投入使用。具有了先进的网络系统,拥有了数字化校园环境,但数字化校园的作用不能够充分发挥。如很多部门配备的计算机档次很高,但利用率却不高;一些系统硬件设施高配,但与之配套的软件和设施显得相对贫乏,不能彰显信息化带来的效率和益处。在资产投入方面存在重视硬件采购,轻视软件投入及应用现象;热衷立项开工铺摊子,忽视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

  高校设备采购一般流程较长,平均下来通常需要6个月以上,除了商品进销直接费用外,还有许多间接费用。釆购周期过长,容易造成学校急需的物品不能及时采购和供应,难以满足高校采购工作的需要。首先学校要有政府采购预算计划,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后,才能再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财政部门批准后,随后交政府采购中心具体实施。政府采购机构根据批准的采购项目计划确定招标相应程序,通常需要经过确定招标方式,在指定媒体上公告和招标文件。通过投标、开标及评标等程序后,才能在媒体上评标结果,发放中标通知书,中标人与学校需求方签订合同后,双方才能进入合同实施阶段。采购环节多,手续繁琐,势必使成本费用增加,采购成本增加。

  政府采购预算是政府采购计划执行的前提和依据。数字化校园所需的设施设备的类别和性能,随着技术升级和科技创新的变化,其技术含量、实效性及品种规格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这些特点本身就给采购预算的编制带来了不确定性。另外,高校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编制时间早、跨年度,在实践工作中就难以准确预见未来市场价格和需求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使得高校政府采购预算和实际执行情况出现较大的差距。加之高校釆购预算的编制本身就缺乏准确性,在实际执行采购计划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着随意更改采购用途,没按采购预算安排采购资金等问题,这些情况就会使预算执行脱离计划,造成采购成本难以准确控制的局面。

  对于数字化校园建设所需的电子类设施设备和应用软件来说,政府采购的优势会打折扣。特别是根据实际需求专门开发的软件,其技术含量和成本价格的差别较大,尤其是软件开发的报价也很悬殊。政府采购往往选择信誉度好,规模大的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投标的一般都是商,其本身是以赢利为目的,实施政府采购后,也就意味着增加了中间商的环节和费用,价格自然就高了。一些有实力的小公司由于缺乏大公司的信誉和品牌,低价报价不被看好,很难取得中标的机会,大公司或垄断公司中标的机会较大。因而,政府采购到的一些资产价格与高校的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专用设备和软件类产品,供应商数量有限,采集到的价格信息不全,价格差异较大,给成本分析也带来困难。

  1.思想认识不到位,缺少有效的保障机制。公立高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的公共财政拨款、科研项目、社会捐赠等,从理论上讲,高校的所有采购都应当纳入政府采购预算范围内。但多年的自行采购方式,对部分高校来说其切身利益之根深蒂固,思想深处不十分接受政府采购的形式。一是有些学校不热心政府集中采购,片面地认为引入竞争机制,实施政府采购实际上是限制和削弱高校的自主权;担心政府集中采购会形成新的暗箱操作,由个人转向集体形成“新的集中腐败”;担心政府集中采购的价格不如自行采购理想,反而浪费了资金和时间;担心政府集中采购保证不了采购项目的需求,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影响了效率和质量,因而存在认识的偏差甚至存在有抵触情绪。二是一些部门政府采购观念淡薄,不按采购程序办事,有的想方设法将整个项目化整为零逃避集中采购,将应公开招标的不经审批变为擅自采购,或寻找理由尽量采用单一来源招标形式。由于认识的偏差和制度的缺失,在一些高校的自主招标过程中,缺少严格的信息方式和公平的交易程序,使得供应商有限,缺乏有效竞争,造成资产实际采购价格比市场价格高的多现象,在总体上使项目采购成本费用上升。

  2.采购管理机构多样化,缺乏专业性人才。一些高校的采购管理机构大多是挂靠机构,附属于设备、教务、财务或后勤等部门,造成采购管理职责不清,关系不顺。采购人员往往身兼数职,顾此失彼,很难全面掌握高新技术、财务成本、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隔行如隔山”,采购部门和相关机构之间不能很好的沟通和配合,极易导致交易成本的大大增加。还有一些高校采购机构不熟悉采购成本的控制方法,不能定期对所需产品规格及结构成本进行调查分析,不开展对供应商信息及市场价格信息进行收集,对专用设备、高新技术产品的知识了解甚微,采购中难以避免随意性、盲目性、重复性、资金浪费的现象,使成本控制和资金管理的水平难以达到应用的标准。

  1.《政府采购法》及配套的法律法规亟待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对政府集中采购工作起到巨大作用。由于政府采购的起步晚,采购的经验不多,加之我国《政府采购法》及相关行政法规规定,政府采购信息披露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仅为各级财政部门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这对于作为采购人的高校,其威慑力并不大,违法成本太低。另外,尽管现行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定了监督的范围及主要内容,但由于缺乏具体的程序规定和可行的监督标准,政府采购的监督工作无法有效进行,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处理缺乏依据,因此,采购实践的不断深入,有待于法律法规的配套与完善。

  2.政府采购电子信息化的程度尚待进一步普及。由于政府采购信息化水平较低,缺少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平台和交易平台,极容易出现采购过程不透明,采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采购需求双方很难对各种商品价格数量作出合理的判断,很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诱导和欺骗。在政府采购交易信息披露监督薄弱的情况下,采购当事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倾向于人为制造失真的、虚假的采购信息。由于缺乏规范的信息交流平台,市场交易难以透明,结果导致部分潜在供应商不能入围,而使寻租的供应商极其轻易的获得合同,从而增加了交易风险和采购成本。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采购已经不单是个成本的问题,它是当今高校打造核心竞争力,规范公共资金支出,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实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提出应对策略及建议。

  公立高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必须强化政府采购观念,围绕国有资产采购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探索实践活动。一是应当按照政府采购要求,健全统一权威的采购机构,合理配备采购人员。在机构组建中,注重吸纳精通业务和法律知识的各类专业人员,组成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采购队伍,形成高层次、高水平的采购运作体系。二是建立完善采购管理制度,实行“管采分离”的管理体制。明确采购决策和执行人员的职责,严格落实采购决策和采购执行的责任制,用制度来保障资金支出管理措施的落实。三是细化和优化采购作业流程,在对采购价格、方式和检验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这样就有效的规避了暗箱操作的行业,从而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首先,要做好比价采购,按照合理的程序和标准采购,这是降低采购价格的有效手段;其次,进行周密的研判分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价格最低化采购,以低价格获取高质量的采购指标;再次,建立项目审计监督制度并加大项目检查力度,推行项目责任追究制度,在资产采购和工程服务全过程中实施“阳光工程”,用阳光的防腐剂抑制采购活动中的各种腐败行为,达到对采购成本进行科学控制的目的。

  在高等教育竞争日渐激烈的大环境下,应当从顶层设计入手,开展对数字化校园总体框架的分析,从高层管理者层面做起,建立科学的项目投资决策机制,通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拟定建设目标,提出设计原则、制定设计路线,最终规划出技术路线。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机制运行,才能保证最终完成高水平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首先,应根据自身发展规划情况及政策要求,认真进行拟建项目技术和经济上的科学评估,保障项目在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资金限额控制投入;其次,无论是资产采购还是设施建设,都应当按照项目计划建设,保证项目不突破总定额,运用科学的投资决策来进行成本控制;最后,通过界定政府采购指标体系入手,分析高校政府采购绩效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对政府采购绩效评估的指标进行优化研究,确保建设资金的利用效果和效率。

  高校投资管理的核心是立项的合理性与使用的有效性,部门采购预算制定的科学、准确与否是关乎政府采购是否顺利进行的基础,强化和细化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的编制,则是高校顺利实现政府采购制度的关键药效之一。首先,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之初,髙校就应当加强资产采购预算编制和规范资金支出的管理程序,在编制资产采购预算计划过程中,要针对不同项目的不同资产,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研究制定详细的项目需求和完整的收支范围,做到专款专用。其次,在建设过程中,对确因项目需要追加资金的申请,需要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和保障措施,确保资金人员和工程的安全。再次,注重从加强高校政府采购的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入手,采购活动的失控极其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建立起全程监督的机制。通过严密的预防控制系统,强化资产采购的制度约束,才可能有效抑制采购活动中的各种不规范行为。

  在政府集中采购活动中,高校应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特点和要求,采用针对性强的,灵活多样的资产采购方式。除公开招标方式外,还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经财政部门同意后,采用邀标招标、竞争性机制、询价或单一来源等采购方式,减少采购中间环节和一些不必要的费用,缩短由于过多程序而导致过长的时间,从而使资产的采购成本大大降低。对技术复杂的数髙,数量较小的固定资产,在取得财政部门同意后,也可申请由学校按照要求组织招标采购,既能缩短采购供应链,同时也能节约采购相关费用。这样能够比较好的解决采购周期与髙校所需货物类资产时间要求紧之间的矛盾。髙校还应当根据采购的实际情况,不断研究和利用降低采购成本的其它有效方法和手段。适度竞争对高校政府采购效益的提升至关重要,关键是如何在竞争中引入、调节和采取有力措施。比如:可以通过付款条款的不同方式选择来降低采购成本;充分把握价格变得的时机,利用货物类资产销售旺季和淡季间的价格波动变化来择机采购;条件具备时,几个学校可以结成同盟实施联合采购,以规模数量来争取更多的价格折扣;在众多供应商中选择信誉好的商家通过签订长期合同,除可得到质量保障和及时的售后服务外,还可得到其付款和价格的优惠,学会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来降低采购过程的成本。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的要求,加快建设全国管理交易一体化系统。通过建立政府采购价格和市场价格的联动机制,实现采购价格和采购质量的最优化。通过政府采购网络化,能够实现在接受采购委托、在线组织专家议标江南app、评标,在线汇总评标结果,在线产生评标报告,在线审批采购文件。货物类资产采购的申报、审项、竞价、议价,履约主要实行网络化管理,可以改变以往手工操作的模式,用户可在办公室直接上网申请采购,供应商也可在网上采取背对背的方式竞价投标,职能部门也可在网络系统中进行审批,这样不仅能够缩短采购周期,节约采购费用,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髙采购的透明度和公信度。同时,网络化的采购留下的每笔交易痕迹,在采购平台上的操作留下的采购记录,也为日后的监管提供了原始资料和依据。

  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是校园网络。校园网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可以给高层应用平台的建设提供条件而且可以给用户提供基本的资源共享。校园网是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的根基。我国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采用的是 “统一f7户+多应用系统”的模式,此模式的重心是“一个基础平台+门户+ N应用系统”,其中基础平台就是数字化校园应用,门户就是同意身份认证系统而应用系统则包括数据标准、统一数据平台、数字校园门户(Portal)。

  当今社会,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猛烈的冲击着高等教育行业,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高等院校应该大规模的进行校园的信息化建设,高投入地响应这种冲击。我国的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大体上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以校园的网络建设为中心,把构建校园网络的硬件平台作为校园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第二个阶段是在校园网络建设的前提下,把重点放在校园网络的各类应用系统的建设之中,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时现如今绝大多数高校所采用的模式,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时校园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第三个阶段是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重点,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利用先进的工具和手段,借助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从环境到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其中环境包括教室、设备等,资源包括课件、图书、讲义等,活动包括服务、管理、教学等。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对这些资源进行整理合并进而形成一体化。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是在普通的校园模式的基础上建筑了一个数字空间,通过这个数字空间形成统一的用户管理、权限控制和资源管理的体系,它的主要的效果就是扩大了传统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的范围,提高了传统教育的水平和效率。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也是高校信息化的主题之一。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基本的,长期的的工作,高校的办学水平是它的总体的教育水平。数字化校园是评价我国高校总体管理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地位和形象的标志,它代表的是高校总体水平。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高校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的重点工作。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大学的数字化建设处于第二个阶段的不同程度,少部分的大学应经进入或者正在进入第三个阶段。

  大学校园里信息技术的高级阶段就是高校数字化校园这个阶段,此阶段要以整体、分层次化的观点对高校进行信息技术建设,为了更有效地排列和分组校园网络上的信息,高校数字化系统允许学生和老师迅速在校园网上搜索到他们需要的资料。并且,数字化校园系统还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在网上进行信息与资源交流的平台,这样不仅可以让管理人员科学的规范的管理数据而且可以方便地信息。它是以先进的工具和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据,从而真正的实现了大学数字化校园平台系统的所有资源的数字化,并最终形成一个数字空间,它是对现实校园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扩展。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要先拟定建设目标、分析出设计原则、制定出设计路线、最终规划出技术路线 建设目标

  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先进的应用支撑环境和计算机网络,使得计算机网络应用在学校生活、大学教育、大学管理和其他领域。它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和老师学习并掌握先进的研究和教学工具,从而成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要遵循实用、可靠、可扩展、开放和先进的原则。其中实用指的是有人性化、实用、简单的特点,通过统一的用户管理、身份认证和信息服务满足对信息服务的需要;可靠性指的是系统的设计必须满足设计性能的要求;可扩展性指的是数字校园建设应该循序渐进,不断的扩大;开放性指的是技术的采用、系统的结构、平台的选择应该是开放的、标准的;先进性指的是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并考虑其他相关管理需要保持一定的先进性。

  应用集成、硬件集成和数据集成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的技术路线。进行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的总体结构设计时要全面的考虑建设的整体性、灵活性、成熟性和稳定性,进而让数字化平台展现出安全、合理、高性能、可扩展性等的特点。

  高校的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是应用支撑平台、网络基础设施、数字化校园用户、标准规范、业务系统、信息安全体系组成。其中应用支撑平台是数字校园的传输平台;网络基础设施是数字校园的硬件基础;数字校园门户是数字化校园的门面;业务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信息安全体系是保护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包括系安全审计、系统安全、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等。

  随着国家信息化的推广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校园是高校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学院和大学已经实现了基本的应用服务并且完成了此阶段的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高校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平台建设将应是这一阶段的重点的建设目标。在实现高校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前提下,下一阶段的目标将会是要进一步完善大学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内容和建设。

  [1]刘涛.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探索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9(S1).江南app江南app